2025-10-12 07:10 点击次数:62
谁能想到,在联合国这个看似庄严而古老的国际舞台上,2025年的秋天竟掀起了一场暗流涌动的权力风暴。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发言台上,语气坚定,话音未落,全球媒体的目光已齐刷刷地汇聚而来。
前言2025 年 9 月 27 日,第 80 届联合国大会高级别会议的发言台上,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一番表态打破了会场的平静。“安理会必须顺应多极化趋势,给予亚洲、非洲和拉丁美洲应有的代表性,” 他对着各国代表团明确提出,俄罗斯支持印度和巴西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,这番话被外界迅速解读为 “五常变七常” 的正式提议,而印度的名字出现在支持名单中,让 “俄罗斯欲将中国死对头拉入安理会” 的猜测在国际舆论场蔓延。
安理会自 1945 年成立以来,五个常任理事国的格局从未改变,而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东移,扩员呼声已持续数十年。
展开剩余84%芬兰、新西兰等国近年多次公开质疑现有机制 “缺乏公平性”,认为二战后的权力结构早已无法匹配当下的世界格局。俄罗斯此次主动抛出具体扩员方案,并非心血来潮。
拉夫罗夫在发言稿中强调,印度作为人口与经济双料增长的亚洲大国,巴西作为拉美地区的贸易枢纽,两国在全球南方国家中拥有广泛影响力,安理会若想避免 “沦为西方一言堂”,就必须吸纳这类新兴力量。
俄罗斯外交部官网随后全文发布了这份发言,进一步明确将印度和巴西列为优先支持的扩员对象,同时提及需弥补对非洲的 “历史欠账”,为该大陆预留永久席位。
俄罗斯的提议背后藏着清晰的战略逻辑。近年来,西方在安理会频繁推动对俄不利决议,俄乌冲突爆发后,美国更是联合欧洲盟友多次试图绕开安理会采取单边行动,这让俄罗斯迫切需要在安理会争取更多支持力量。
印度和巴西均为金砖国家成员,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经贸与军事合作,印度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的武器装备占其国防采购总量的 40% 以上,巴西则在能源领域与俄有着深度绑定。
支持这两个国家入常,既能拉拢新兴市场国家形成抗衡西方的合力,又能通过强化多极化叙事巩固自身国际话语权,俄罗斯媒体直言 “这是为多极世界铺路的关键一步”。
但当印度的名字与 “常任理事国” 联系在一起时,地缘政治的敏感神经被瞬间触动。作为与中国存在边境争端的邻国,印度多年来在藏南地区、印度洋影响力等问题上与中国摩擦不断,被不少国际观察家视为 “中国在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”。
2024 年中印边境曾因基础设施建设引发短暂对峙,两国在南亚地缘格局中的博弈从未停歇。
俄罗斯此时力挺印度入常,难免让人质疑其是否有意借此平衡中国在安理会的影响力,毕竟在伊朗制裁、中东问题等多个议题上,中俄虽常持一致立场,但在亚洲区域权力分配上仍存在微妙差异。
各国对俄提议的反应很快分化出清晰阵营。美国虽未立即回应,但历史立场早已明确 —— 多年前就表态支持印度和日本入常,还曾提出为非洲增设两个永久席位及小岛国轮换位子的方案。
对美国而言,扩员既能拉拢印度这一 “印太战略” 关键盟友,又能稀释中俄的否决权影响力,符合其维持霸权的需求。
法国在巴黎迅速跟进表态,外交部官网明确支持 “德国、印度、日本、巴西成为常任理事国,同时增设两个非洲席位”,英国也通过外交部联合声明呼应这一立场,两国曾在 2005 年共同推动包含类似内容的 G4 决议,核心诉求多年未变。
中国的态度则显得更为审慎。9 月 28 日,中国外交部在回应相关问询时表示,支持安理会改革坚持 “开放包容” 原则,强调需通过广泛协商达成共识,但未直接提及对印度入常的立场。
事实上,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早在 2023 年第 77 届联大就曾提出三点期待,明确改革需 “体现公平正义”“与其他治理机制协调推进”。
这种表态背后,既有对全球南方国家权益的认可,也暗含对单一国家直接入常的保留。
毕竟印度若成为常任理事国,可能在边境问题、区域合作等议题上借助安理会平台施压,而日本、德国等国的入常诉求也同样需要平衡,一旦处理不当,将彻底改变安理会的权力平衡。
扩员提议面临的现实阻力远超想象。安理会改革需修改联合国宪章,必须获得五个常任理事国全票通过,任何一国否决都将导致方案搁浅。
最大的争议点集中在 “否决权” 上,印度、巴西等国明确要求新常任理事国享有与现有五常同等的否决权,而中美俄英法均对此持保留态度 —— 现有五常不愿稀释自身核心权力,美国甚至暗中推动 “限制否决权使用” 的提案,却遭俄罗斯直接否决。
芬兰总统在此次联大上提出的 “取消五常否决权” 提议,更是被美国斥为 “不切实际”,凸显出各方在核心利益上的不可调和。
G4 集团的动作也让局势更趋复杂。9 月 25 日,印度、日本、德国、巴西四国外长在纽约召开闭门会议,再次重申 “同步获得常任席位” 的诉求,试图以集体力量施压。
但这一联盟内部矛盾重重,日本与韩国、德国与意大利存在直接竞争,印度则面临巴基斯坦的强烈反对,巴基斯坦外交部公开表示 “印度连地区和平都无法维护,不配拥有常任席位”。
这种地区对抗情绪让扩员谈判陷入僵局,正如联合国秘书处内部人士透露的,“每个候选国都有明确的反对者,达成共识比登天还难”。
9 月 30 日,联大高级别会议落幕,俄罗斯的扩员提议虽引发广泛讨论,却未进入实质性磋商阶段。
拉夫罗夫在会后接受采访时仍坚持立场,强调 “扩员不能无限期拖延”,而中国外交部则继续呼吁 “找到能让各方都接受的方案”。
印度总理莫迪在社交媒体上对俄罗斯的支持表示感谢,却未提及入常的具体时间表,显然也清楚其中的难度。
结语这场围绕安理会扩员的博弈,本质上是全球权力重新分配的缩影。俄罗斯试图通过支持印巴塑造多极格局,美国想借扩员拉拢盟友,中国则坚守公平共识原则,各方诉求交织碰撞。
印度能否最终入常尚未可知,但可以确定的是,安理会从 “五常” 到 “多常” 的转变,绝非简单的席位增加,而是需要跨越地缘冲突、权力平衡与制度改革的多重障碍。
这场争论或许才刚刚开始,而它将深刻影响未来数十年的国际秩序走向。
发布于:河南省上一篇:9岁为将,23岁杀兄夺位,和堂妹生子、纳亲妈入宫,还被称为明君_刘骏踏_刘劭_襄阳
下一篇:没有了